最南端到达了与保定涞源县相距十几公里的蔚县草沟堡乡草沟堡中心学校; 最北端到达了与内蒙古商丘县接壤的沽源县黄盖淖寄宿制中心小学; 最东端到达了与北京延庆区接壤的怀来县府前小学; 最西端到达了怀安县的实验小学……从2018年11月开始, 由市科学技术协会、 市教育局等共同主办的 “冬奥科普知识进校园流动课堂活动”, 走进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35所学校, 累计行程3200公里, 惠及学生近两万人。
孩子们亲眼看到奥运会比赛项目用具,激动不已
凑齐了20余种冰雪项目比赛器具
“冬奥会来了, 让孩子们,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真真正正了解冬奥会, 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为孩子们干点实事, 这就是我的初心。” 作为 “流动课堂” 的发起人———市科技馆副馆长马志斌说。 马志斌的想法得到了市科协和市教育局领导的认可和重视, 专门成了领导小组, 为活动给予资金和人才的支持。 终于, 2018年底, 马志斌和冰上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宇宁、 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获得者郭强组成了 “流动课堂” 小分队, 开始踏上征途。
有过40多年教育经历的马志斌深知, 简单的影像资料并不能真正让孩子们对冬奥会各项目有真切的感受, 于是, 他费尽心血, 调动各方资源, 立志要将冬奥会各项目的器具全部配齐。“刚开始时, 因为缺少资金, 给孩子们参观用的冰壶都是从哈尔滨体院 ‘化缘’ 来的。” 马志斌笑着说, 后来一些企业主动赞助, 进行展示的冰雪器具除了雪橇、 冬季两项专用射击枪, 其他冬奥会冰雪项目20余种器具都配齐了。”
一定要到最偏远地区的学校去
一定要到最偏远的地方去。 器具备齐后,“流动课堂” 小组成员们便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无论是夏季的酷暑难耐, 还是冬季的严寒凛冽, 无论是暴风骤雨, 还是白雪皑皑, 无论是盘山公路, 还是泥泞乡道, 他们都能准时抵达。
“没有到过草沟堡中心学校, 我都无法想象在大南山的腹地, 居然还有学校。” 马志斌说。 为了到达蔚县草沟堡中心学校, 他们在大南山穿行一个多小时, 山中是一条羊肠小道, 一边是悬崖峭壁, 一边是万丈深渊, 勉强仅够一辆车通行, 危险重重, 让大伙都悬起一颗心。 早上6点从市区出发, 到达学校已经快上午10点了, 在孩子们焦急的期盼中, “流动课堂” 开讲了。 山里的孩子第一次看到真实的雪板、 花样滑冰鞋、 冰壶等器具, 激动不已, 惊呼连连, 老师还为他们普及了雪花、 水的三态等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他们还曾冒着大雪, 赶到涿鹿县南山区,“去年12月3日, 全市下了一场大雪, 我们开车在县道上, 路面结了一层冰, 一刹车就打滑, 差点撞到路边的电线杆上, 平时两个小时的路, 我们开了快3个小时。” 马志斌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但赶到河东镇小学后, 看到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 之前的惊吓早就烟消云散了, 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 “原来冰壶有近40斤沉, 我一个手根本提不起来, 还有大道速滑冰鞋居然像个趿拉板, 太有意思了。” 学生代表小亮说, 流动课堂为他打开了冰雪世界的大门, 受益匪浅。
让更多孩子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就这样, 三个人和一辆车已走进中心城区及宣化区、 万全区、 赤城、 怀安、 沽源、 怀来、 蔚县、 涿鹿等县区的3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每到一所学校,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板参观等方式, 开展冰雪知识讲座、 冰雪知识竞猜问答、 冰雪器具展示介绍、 冰雪技巧陆地训练、 冰雪体验等系列活动。 让当地的孩子们能够近距离学习冬奥会知识, 感受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 激发了学生们对冰雪运动和科学知识的热情, 以实际行动为2022年冬奥会加油助威。
今年, 受疫情影响, “流动课堂” 活动还未能开展, 但是马志斌他们也没有闲着, 开始有了新的谋划。 “下半年, 条件容许的话, 我们打算到康保、 尚义等县区更加偏远的学校。 同时, 计划走进特教学校, 让特殊孩子们也能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还有各个社区, 针对老年人进行巡讲, 将冰雪知识普及到各个年龄层中。” 马志斌说。